科技創新 從源頭降低食品浪費
發布日期:2021-11-30 瀏覽次數:1058
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(FAO)前二年在羅馬發布了一份題為《不浪費則不匱乏》的報告。
報告稱,作物損耗正威脅著整個糧食產業鏈,近乎50%的水果、蔬菜、根莖和塊莖作物都在運輸或者存放的過程中被浪費掉了,這類作物的浪費率是所有食物中最高的。糧食生產本身就耗費不少資源,被生產出來后的糧食還沒被人們享用就爛掉、壞掉是非常可惜的。報告稱,這類浪費在1年里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萬億美元。
我國國家統計局在今年1月18日公布了2020年全國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情況,其中消費支出排名第一的是30.2%食品煙酒消費,是衣著、生活用品與服務的5倍。不難看出,人們更青睞于把掙來的錢花在食用品消費上。
需求大了,自然供應的種養殖也隨即擴大,市場繁多,運輸頻率增加,這過程就產生浪費。列如:隨著成長于物質匱乏時代的人們,如今卻表現得購物欲膨脹。因為菜場、商超“買一贈一”和“特價”之類的刺激,人們一旦進入購物狀態,就往往收不住手。購買超量的水產品、水果和蔬菜后,吃不掉放壞的情況屢見不鮮。更別提,好多水果、蔬菜、水產品在采收和運輸環節就已經腐爛與死亡。
很多食物的腐敗是由細菌和真菌造成的。通過創新型的農藥以及設備設施研發,提高預防作物病害的能力。至于大多水產品,在捕獲后到達供應點后,出現死亡和腐爛的是因保活、保鮮技術的匱乏。通過高科技的研發解決運輸鏈及條件的瓶頸,自然能夠有效地降低運輸途中的損耗及減少蔬果的浪費,幫助種養植戶提高收益,更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蔬果產品。減少損耗浪費,使生產及儲運環節投入的資源得以更加有效地利用。
結合我的實際工作,在養殖水產品過程中,仍然存在著相關的問題和困擾。例如一些抗藥性嚴重的病害,導致養殖出來的水產品,商品化率不高,費時費心卻賣價不高,高產量不能很好地轉化為高收入。與此同時,水產品也因為病害、失水萎蔫等原因,在儲存和運輸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大的損失。
面對這些困難,為了實現更美好的生活目標,人類只能選擇繼續往前走。想要真正實現“花好果鮮水產富饒”,唯有加速創新才是正路。通過與科研院所的深度廣泛合作,為我們水產品養殖研發創新性產品,為企業提供病蟲害綜合治理解決方案,提高水產品品質和產量,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、安全的春盛荷花龜鱉產品,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與利潤。
戰略發展中心農業基地部 李虎